牙齿正畸局部解应用剖析图
来源:美可普口腔    在线预约 | 咨询专家    咨询电话:0591-87629903

福州美可普口腔联锁专家告诉大家,下领骨(mandible)由下领体(水平部)和F领支(垂直部)组成,是面下份轮廓的骨性支架,由于两侧裸突参与构成题下领关节也使得下领骨成为颇面诸骨中唯一能动者。

 
  (一)下颁骨的形体特征及相关手术应用解剖
 
  下领骨由下领体和两侧的下颁支构成。下颁体厚。呈马蹄形。有一钝圆的下缘和携有牙槽突的上缘。下领支为一长方形的骨板,从角前切迹开始向后延伸至下领角,向上延伸止干二个突起。即位干前方的嚎突(冠突)和位于后方的做突。
 
  颊孔位于下领体的外侧面,为颊神经和血管穿出处。有研究显示:中国人颊孔的位置多正对下领第二前磨牙的下方,并位于下领体下缘与下牙槽缘连线中点的上方,孔的开口朝向外上后。在行下颇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及须成形术时。应注意保护顺神经。由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在出颊孔前通常有一个向下的弯曲,因此颊成形术的骨切开线应位干烦孔下方约smm处。
 
  福州美可普口腔联锁专家讲到,在下颇角外面和内面的骨面上,有不规KII的粗涩面,分别为咬肌和翼内肌的附着处。下领支的上端被半月形的乙状切迹分为冠突和裸突。下领头(a头)与下领支的连结处稍细为下颇颈(僻颈)。冠突为一菲薄的三角形骨板,它其有锐利的尖或弯向后的钩,是撷肌F端附着处。在下颇支内面中心的后下方有下颇孔。它为下颇管的起始处。成年男性下颁孔约相当于下颇磨牙的矜平面,女性及儿童位置稍低。
 
牙齿矫正解刨图
  下领孔前方有一个锐薄的三角形小骨片,名下领小舌,为蝶下领韧带附着处。下领孔之后上方有下颇神经沟,下齿槽神经血管束通过此沟进人下颇孔。下颇孔与下颁支后缘的距离个体差异较大。成人一般为12-16mm.有一组资料显示中国人的下领孔后缘至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3.6mm,x小距离为10.1mm。因此在行下颇支垂直或斜行骨切开术时,在距下颇支后缘以内8--9mm进行骨切开。比较安全。
 
  在下颇支外面中央常可见一突起或崎。称为下领支外侧隆起(lateral ramus prominence)或对下领小舌隆突,约有70%的人可观察到此隆突。此隆突的位置相当于下领孔前或后4.7mm(66%位于下颇孔前〕、下颇孔上方0.9-16.2mm处。在行下颁支垂直或斜行骨切开后退术时。多以此隆突为重要标志,在其后方进行骨切开以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有研究发现这是个相当不恒定的解剖标志,因此垂直骨切开线应该在下领小舌隆突后至少5mm.
 
  (二〕下领管位盆、升支厚度与下领支矢状分开术的关系
 
  由下齿槽神经、动静脉组成的下领神经血管束经颅底卵圆孔出颅,并经下领骨升支内侧的下颇孔进人下颇管。此管在松质骨中走行,管壁由皮质骨形成。在下领支内,下领管行向前下,于下领体内侧几乎水平向前,在前端与顺孔相连。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走行于下颇管内。沿途发出分支至各个牙糟窝及齿摘骨(图3-5)。
 
  下领孔位于下领小舌x高点以下平均8.3mm.而下颁小舌位干咬合平面以上4.9mm士3.5mm.因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进入下领孔的位置普遍低于咬合平面。
 
  一般认为下领孔位干下领升支的中点,然而,有研究表明下领升支前后向的距离平均为30.5mm;而下领孔距离下领升支前缘平均为19.7mm.因此,下颇孔位于下颁升支前缘向后约2/3处。而下领孔距离乙状切迹约21.Smm,
 
  距下领骨下缘约22.4mm。值得注意的是下领孔位置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术前应仔细研读全景片,观察下领孔的确切位置。下颇管为管径较恒定的单一骨性管道。直径为2.Q--2.4mm,下颇孔处直径x大。在下颇孔前缘处,下领管到下颇骨下缘距离x远,平均为18.5mm。而在第三磨牙区域,该距离为10.5mm。而在第一和第二磨牙区域,下领管离下领骨下缘距离x近,平均7.4mm.之后,下颇管逐渐向前、向上行走,x后出颊孔;这之间的平均践离为8.3mme
 
  下领支矢状劈开术必须将下领骨外侧皮质骨完全切开,同时还应避免过度切入松质骨损伤下领神经血管束或牙根。下颇管从下领孔至下领第一磨牙的位置具有如下规律:①下领管距舌侧骨板较颊侧骨板为近;②下颇管距升支前缘较后缘为近(除下颁孔及其下方1-2mm外);③下领管距下颇下缘较齿槽睛为近。
 
  福州美可普口腔联锁专家解释,有人对下领骨外侧骨皮质距离下领管的水平距离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第三磨牙处的平均趴离为1.72mm,第二磨牙处平均距离为3.61 mm ,而在第一磨牙处的平均距离为4.05mm。因此后来的临床学者对Obwegeser早期报道的SSRO术式进行了改良,将垂直骨切口向近中移动至第二磨牙甚至第一磨牙区域。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增加近远中骨段的接触面积,而且距离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相对较远,从而减少拟伤几率